王小波说:“人的生命的质量并不能用寿命来衡量。他的生命短暂得像流星,但是就在它存在的那一瞬间,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在茫茫夜空划出一道美丽的曲线。”“天妒英才”这话,说得大抵是真的,出类拔萃的聪明,往往寿命不长;
@晚成1122朋友的文章认为,王弼的《老子注》误导世人2000年。读完此文,很遗憾,多是“晚成”朋友不能跳出“玄学”来审视王弼的解老初衷,而更多的观点则源于对“王注”的曲解。“道不可言”的说法不是王弼的发明王弼的注文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摘 要:王弼对于《周易》的解释,突破了汉代象数易学的烦琐与理解的困难,从《周易》本身出发,通过对卦爻辞的注释和理解,并运用“得意忘象”“卦主说”等解释方法,要求人们不要执着于辞、象等现象本身,而是要通过理解辞和象把握现象背后的意,即在阐述《周易》本身义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隐藏在卦爻辞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从而开创了义理易学。
新重庆-重庆日报 宋代理学家程颐与涪陵易学在宋明理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程颐,字正叔,学界称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人。程颐与其胞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世称“二程”,是“程朱理学”的真正奠基人。而程颐的理想本体论中,易学思想是其中主要内容。
所谓象数派,是以卦象来解释《周易》的卦爻辞。义理派的创始人是三国时的王弼,当时研易均以象来解易,各人各异,使象数变得繁索无味,无法分清,王弼扫象数,以义解易,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至宋唐均以义理为正统,不言象数,大致分来,汉《易》为象数的高潮,宋《易》为义理的高峰。
中华文化的源头 中华文化的源头 研究炎黄文化 建设现代文明[*] 如何建设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凭空想出来的。它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并汲取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的生活实践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