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外科新引进“胸骨拉钩”器械,用来牵拉胸骨以获取更大的手术操作空间、更清晰的视野,该器械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范江团队发明,在我院普通胸外科广泛应用,以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自此,我院普通胸外科开启纵隔微创手术新篇章。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联合麻醉科手术室为多名患者完成无管化 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无气管插管、无动脉插管、无深静脉插管、无留置尿管,术后4小时下地行走、24小时康复出院,微创手术迈入“无管化”新时代。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胸外科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采用经剑突下单孔入路3D胸腔镜同期行纵膈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和左肺巨大肺大疱切除手术。这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相比经肋间单孔胸腔镜手术,不仅创伤更小,且手术效果更加出色。
借助“达芬奇”机器人,专家为一名高龄前纵隔胸腺瘤患者巧妙摘除直径约6.2厘米肿瘤, 上海长征医院供图中新网上海4月3日电 (记者 陈静)胸腺位于胸骨后面,心脏前方,要将深藏在狭窄缝隙中的胸腺瘤摘除,手术过程堪比“拆弹”。
今年23岁的姑娘小任,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却在入职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胸片提示纵隔阴影,到门诊进一步检查胸部CT,结果提示纵隔里面长了一个巨大肿瘤,最大直径接近10cm。她随即来到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心胸外科专家门诊就诊。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源德亮、代琪琪)老人突然感觉胸闷气喘,一体检发现身体里有肿瘤。长在胸腔上纵隔内的肿瘤,犹如一枚不定时炸弹,若不及时摘除,后果不堪设想。11月29日,笔者从襄阳市中医医院获悉,老人胸腔内的巨大肿瘤已被完整切除。
阳光讯(记者 张伟 实习生 袁新洋)近日,宝鸡市中医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运用胸腔镜技术,为一名43岁男性患者轻松切除胸腔内巨大后纵隔肿瘤,肿瘤大约10cm×7cm×6cm,肿瘤与降主动脉、食管、胸导管关系紧密,后纵隔空间狭小,手术难度与挑战性绝对称得上“全面拉满”。
近日,临汾市中心医院胸外科韩志红团队成功独立完成了Tubeless(无管化)微创胸腔镜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这一里程碑式的手术,标志着临汾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在微创技术领域已走在全省前列,为胸科手术开启了全新的“无管化”时代。
市民孙先生近一个多月吃饭时感到咽痛,来到青大附院就诊。经过胃镜检查,发现其距门齿26-30厘米的食管环管腔全周发生病变,呈浅红色,局部病灶粘膜略增厚,表面成结节状,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青大附院胸外科开展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成功为患者实施食管癌切除术。
纵隔肿瘤是胸外科高发疾病,其中,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原发性肿瘤,约占成人所有纵隔肿瘤的20%~40%,它起源于胸腺上皮,但不包括起源于生殖细胞、淋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脂肪组织的肿瘤。最新研究表明,无论哪种分型,胸腺瘤都具有恶性倾向,都会出现转移、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