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2月10日讯(通讯员 王普 全媒体记者 朱蓉)在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而造的梯田层层叠叠。经过持续的保护性开发,紫鹊界梯田知名度不断提升,如今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当下还正在全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东北的冬天凛冽严寒,枯萎的玉米秸秆被一场大雪压弯了腰,凌乱地倒在地里。张涵(抖音账号:@东北张姑娘)站在车上搬柴火,白发苍苍的奶奶扶着车斗问她,为什么从北京回来?张涵的老家在黑龙江延寿县,她从小在这里长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西来宾12月22日电 题:返乡创业青年巧打“生态牌” 带火广西壮族小村庄记者 蒋雪林“生态种植的大米可比普通大米每斤多卖3元(人民币,下同),生态种植的脆蜜金桔口感特别好,深受客户欢迎。
“我们的农村其实都是‘天生丽质’,但一直‘疏于打扮’,归根结底是没有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乡村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雨佳带来了一份《关于因地制宜 整合资源 推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建议》,用她8年返乡创业的实际体验、观察和思考,为乡村振兴贡献基层智慧。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在重庆市潼南区宝龙镇严寨村一处搭建好的电商平台场地里,严寨村党支部书记欧敏正带领着五十个村民打包来自四川会理的石榴,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前段时间我们本地的李子已经卖完了,趁着这几天的空档期,我们又找了四川会理的石榴来卖。
来源:央广网 盛夏七月,走进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青色的稻田如诗如画,微风轻拂,泛起层层稻浪,正午的阳光洒在玄武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你看,咱们稻田小火车跑了起来,稻田景观也越建越好看。
农忙时节,在新民市的田间地头,插秧机来回穿梭作业,为光秃秃的水田披上“绿装”。而一旁的李雨澎正在与农村合作社、种植户们商讨绿色有机水稻的种植选址。与越来越多回乡发展的“新农人”一样,他用自己的方式投身乡村振兴,在故乡找到了年轻人的另一种活法。
我们是做生态大米的,全程按有机方式在做,纯手工,刚接触农业这行两年,以前规模较小,有一些客户,2016年我们企业被县里确定为精准扶贫企业之一,带动县里贫困户脱贫,今年的水稻面积有所扩大,有800多亩,但销售遇到了困难,我们的大米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又不高,我们的成本算下来每斤都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