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华大基因联合举办的纪念国际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和“1%项目”完成座谈会上,与会院士专家的一个共同观点是:不要小看了这1%,正是从这1%起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大型基因组分析的国家,带动我国基因组学研究从追赶到并跑,跻身世界前列。
研究人员10日发布新版人类基因组图谱。相比先前图谱,新图谱更全面地反映人类群体基因序列,对科学研究更具参考价值。【基因组图谱“合集”】据路透社报道,新版人类基因组图谱不是单个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而是种族构成更多元化的多人基因组序列近乎完美的“合集”。
在生物体内,DNA序列的微小变化时刻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它们或诱发不良性状及遗传疾病,亦或成为物种进化的关键。小麦的DNA中藏有155亿个碱基,人类DNA中也存在着约30亿个碱基,想要在如此浩瀚的遗传信息中高效且精确地定位到某一特定基因的变异,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
70年前,科学家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将生物学研究带入分子时代。30年前,我们开启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美、英、日、法、德、中6国科学家历经多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也“绘制”出生命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摘要】20年前的2003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绘制完成,中国承担了其中1%的任务。通过这项堪比“登月”的超级科学工程,人类23条染色体上2.5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的“生命天书”,首次露出了全貌,生命科学的“大科学”时代曙光初现。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图源:央视新闻截图在口腔黏膜取些唾液,送至机构检测,便能测出孩子有哪些天赋,从而为“定向”培养孩子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作为家长,当您看到这样的信息时,会不会心动呢?
“就像研究天文学需要望远镜,研究生物学需要显微镜,研究基因需要用到基因测序仪。”华大集团国际发展事务副总裁熊韬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日前,华大集团在第二届链博会健康生活链展台展示了基因测序仪等机器和科研成果。
文/万物君昨天我写了篇文章《中国人泛基因组图谱不是“最高机密”,而是共享资源》,发布后有4600多条评论,几乎都是质疑的:“美国公布其种族基因测序了?日耳曼民族基因测序结果在哪?昂撒人是否全部公布了?”“请问我国科学家能获取其他国家种族的泛基因组图谱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致贺信表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给人类对疾病和物种进化的认知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中国参与其中意义重大,不仅彰显了中国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观众大老爷们,由于平台规则限制,阅读过程中可能需要看几秒钟的免费广告,才能解锁文章的后续内容,作者跪求您支持和谅解。文|小鱼儿编辑|小鱼儿前言想象一下,祖辈的影子竟在我们体内延续。你是否好奇,孙子究竟有多少基因来自爷爷?更惊人的是,你体内是否还保留着2000年前祖先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