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精神,以“碳达峰”目标为引领,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变革,通过全流程碳捕捉技术示范、打造“西部氢谷”、推进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等多项有力举措,全面推动高碳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榆林聚焦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新质生产力调整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积极探索多能融合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全力做好绿色低碳转型“新”文章,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编者按:榆林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立足得天独厚的能源禀赋,按照煤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做大做强能源产业集群,持续巩固黄河中游生态屏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榆林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光明日报通讯员 闫景零碳供能、零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100%……在陕西榆林科创新城,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集聚了一大批技术创新孵化、产业低碳转型、能源绿色开发的创新力量。
一月二十五日,记者航拍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 记者 李旭佳摄一月二十五日,在陕西凝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在生产预制构件。这些预制构件可用来组装装配式建筑。 记者 侯燕妮摄陕西是能源大省。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 记者 冯超男】“这个是全球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它不仅仅是个模型,它的实体就在榆林科创新城……”5月10日,在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崔渊向环球网记者介绍道。
8月15日,在2024第二届西部氢能博览会成果发布会上,就记者提问“榆林如何推动氢能产业行成新质生产力”,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郑亚表示,氢能产业是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榆林市综合考虑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初步确定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思路是:坚持示范先行、稳
近日,榆林市政府办发布《榆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加强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完善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低空产业生态、推广综合应用场景等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到2026年力争建成以3座支线机场(榆林、府谷、定边)、4座通用机场
10月25日,记者从省国资委获悉:全国首个煤矿井下零碳辅助运输项目近日在位于榆林市的陕煤集团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建成并启动运行。这标志着我省煤炭行业辅助运输开启“绿色零碳”新模式。业内专家介绍,此次启动运行的项目在国内属首创。
来源:中国环境报 11月,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指出:“国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同时还明确了,“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
◇今年以来,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探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但随着减碳工作逐渐深入,部分地方结构性降碳压力正在日益凸显。◇“随着节能降耗潜力减小,节能减排边际成本正不断上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3年,榆林各级各有关部门紧密结合市情实际,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完善服务体系、搭建孵化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上下功夫,依靠科技创新不断集聚新动能、持续释放新活力,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来源:经济日报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聚焦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战略为牵引,深入实施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行动,加速布局风、光、电、氢等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积极探索多能融合互补新路径,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榆林市是陕西省经济强市、能源富集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2023年10月18日,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开启新征程。
央视网消息: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西安交通大学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实验室,科技工作者突破性地实现了电、冷、热能源的“零碳”供应。现在在整个榆林科创新城12万平米的建筑园区里,已经实现了电、冷、热的零碳供能,那这样的零碳供能是怎么实现的呢?
近日,记者走进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看到,全球首套年产1000吨煤基乙醇制乙烯中试项目装置正在加紧安装,预计2个月后进入试运行阶段。图片来源:“中科榆林”微信公众号“作为全球用量最大的化工产品,过去乙烯一直都是以石油为原料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