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崇左6月6日电 题:民歌新唱 广西乐手将壮语山歌融合流行乐脍炙人口作者 黄令妍 陈沿佑 唐蔚晴“嘛到曼喽咧,啃啃都是呗侬哎(来到我们村,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呗侬文尼吗喊呐,要军三卓喽咧(今日大家来相会,要敬三杯酒咧)……”今年“壮族三月三”以来,这首节奏欢快的壮语歌曲《呗侬情
壮语广播剧《山歌》将播出 展现丰富多彩壮族山歌来源:南宁晚报 2016-04-18日前,世界首部壮语广播剧《山歌》已经录制完成,今天将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播出。该剧由广西区民委、区民语委、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录制。
田东县国土局在局办公楼前繁华地段拉起宣传横幅和标语,搭建宣传平台,向广大群众分发以“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为主题的各种宣传资料、图册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知识读本,并邀请熟悉田东壮族嘹歌艺术的文化人士。
图为村民在对山歌。2月22日,正月十五,春光明媚,田东县朔良镇百灵文化广场内歌声不断、笑声不断、掌声不断,来自各村各屯的青年男女自发组织山歌对唱活动,青年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通过山歌对唱的形式,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对新生活的向往。
5月10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坊”第2期举行,民间山歌王演绎壮族嘹歌。 中新网广西5月11日电(黄艳梅 叶建芳 唐淑欣)来自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的多位壮语山歌王,10日走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演绎中国南方民族民间第一长歌——壮族嘹歌,师生零距离领略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各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厅直属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评审工作。
4月25日,田东县朔良镇举行“百灵山歌 欢乐三春 ”民俗歌圩文化节活动,前来赶圩的灵龙村大姐们,在灵龙村展台即兴用壮话唱响禁毒宣传山歌,向过往群众宣传禁毒的意义,倡议大家树立禁毒意识,真正做到远离毒品。
来源: 原创稿近年来,田东县以全县10个乡镇“一镇一节”为载体实施“德润芒乡”工程,让时代“新风尚”在乡村节庆“大舞台”上“当主演”“唱主角”,绽放“夺目光彩”,演绎“新风尚”与非遗文化完美结合的“创新版”,有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说到小城文化,在富有原生态音乐素养的广西,那就不得不说到代表嘹歌文化的平果嘹歌,壮乡的嘹歌已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唱响。2008年,平果县的壮族嘹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壮族民歌的一个分支,嘹歌起源于唐代,在明代基本成型。
中新社南宁6月16日电 题:年轻一代传承非遗壮族嘹歌 新潮演绎助传唱作者 林艳华 俞靖 王伟臣广西纳娋组合推出以壮族嘹歌为主旋律的新潮民歌作品《欢壮》,在唱段中融合壮族方言和普通话,加以流行伴奏,颇具当下审美。“新颖的编曲和演绎方式能让壮乡山歌更好传唱。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原创稿今年以来,田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各级文明实践所、站对标对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任务,回应全县群众企盼关切,主动出击,积极作为,织密便民、惠民、利民“服务网”,组织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行动,为乡村振兴提振“精气神”。开展助力春耕生产行动。
山歌对唱,以歌会友。歌圩节上给贫困户代表发放扶贫物资。人如潮,歌似海。4月17—18日,田东壮族“三月三”那拔歌圩在风光秀美的灵岐河畔隆重举行,本次歌圩活动主题为“排歌故里幸福花开”。当天的活动现场人山人海,气氛热烈。群众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