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6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曾刊发《申程出行App有付款漏洞?多名出租车司机吐槽乘客变“老赖”》报道,关注了当时推出不久的出租车线上叫车平台“申程出行”上线运营后,一些出租车司机遭遇乘客赖账的现象。
一杯奶茶,钱不多,但订单里却包含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消费轨迹。一笔订单不起眼,但如果是一千杯、一万杯奶茶的订单呢?对商家来说,这后面的用户数据可是一笔重要的财富。正因为如此,商家想方设法用各种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获取用户数据。
很多人把自己不再使用的手机号注销掉,这看似很正常的行为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后果。在网络实名制的当下,手机号码是很多App认证登录通行证,而运营商回收再利用这些号码给新老用户都会带来不少困扰,有的甚至带来隐私泄露或财产损失,更多的人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垃圾信息”。
南都讯 刚办的新手机号码,莫名其妙收到银行的催债信息,这让惠州的杨女士很困惑,信息里被催收的人,自己也不认识。持续不断的催收信息,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困扰。南都记者从运营商处了解到,该号码是回收后重新发放的,以前机主用号码绑定了银行账号,手机号注销后却未解绑导致。
几个月前杭州的小李分期购买了一只手机直到现在她连手机的影子也没见着小李出示了在某网贷平台的消费记录1月17号她分期购买了一只华为P50手机订单实付3898元快递物流信息显示1月19号中午12点半“代签收”括号注明“家门口”小李:刚开始接到电话的时候,是中午的12点01分,他(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