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问政平台称:“学校打卡要到什么时候,现在放假了,为什么还要求打卡?业内人士表示,常态化防控贵在精准,大家理解、支持在开学前夕等特殊节点打卡,但平时不要搞“大水漫灌”,不能为了打卡而打卡,形式主义要不得。
今年2月,有杭州家长在领导留言板反映“学校打卡到底有没有必要”,称自己是一年级学生家长,“我孩子所读的学校就一天要打卡五项之多,我真的想问问领导,到底是孩子读书还是家长读书……上城区九堡街道的小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打卡任务?”
虽然这种方式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但却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家长和学生中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9月26日,浙江台州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门口一位家长因对学校的钉钉打卡制度感到不满,竟然跪在校门口,请求学校取消这一规定。
自从孩子上学后,班级里老师会经常要求在群里打卡和接龙。打卡成了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管理的最常见方式,随着这次疫情网络学习的普及,线上学习的趋势日渐明显,打卡的频率已经越来越频繁了。学校布置任务或者班级要开展一项活动,家长需要在群里打卡,以统计知晓人数。
文丨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近日,福州、厦门、泉州、成都等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禁止学校强制要求学生或家长在“安全教育平台”注册账号、打卡、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在班级群或家长群通报未完成学习人员名单。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家长们的支持与肯定。
54.8%受访家长认为应对“打卡”数量进行必要限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当下,各种教育“打卡”越来越多,成为不少家长和孩子的负担。如何避免“打卡”过多过细流于形式?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
来源:【浙江教育报】事事打卡成了师生和家长的额外负担 ——教师和家长们一天究竟要打几次卡?(续) 本话题可继续讨论—— 段云成001首先,家长是否认同和支持孩子在家打卡?如果家长不理解甚至反感,结果就会与教师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其次,家长是否有方法和智慧帮助孩子完成在家打卡?
近日外地多个城市“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取消”的消息引来家长关注南京市教育局重申:安全教育平台各学校不应强制学生、家长上线打卡记者了解到,此前我市江宁区不少中小学家长已收到学校消息,称可以卸载相关APP。我市其他区情况如何?记者昨天进行了采访。
超九成家长“应付”过不好完成的“打卡”任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如今,“打卡”不再是上班族的专利。在很多小学乃至幼儿园中,“打卡”任务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写字打卡、阅读打卡……孩子们需要“打卡”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
虽然理解这一安排,但不少家长还是犯了难,“这怎么接送呀!”昨天,记者走访东城、丰台、海淀、昌平多所学校了解到,各校通过“专辟自习区”“回家打卡制”等措施,在确保学生“两点一线”上下学的同时,为早到校、晚离校的学生提供服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