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敢为先,创新沈阳谱新篇。沈阳,正在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建设创新沈阳,为沈阳实现全面振兴,当好东北、辽宁振兴发展排头兵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嫦娥六号月球取壤,铝基复合材料、轻质异形铝合金、全景相机转台等科技成果功不可没;优质钛合金铸件应用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工程和装备;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新药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2024年,沈阳科技创新大事遍地开花、纷至沓来,一项项新成果、新突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改变着我们
立春时节,夜晚寒意浓浓,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苗治全仍在埋头工作。“去年有些项目还要收尾,今年的一些新项目要抓紧实施,所以这段时间格外忙。”苗治全说,每当有项目进展到中试的紧要关头,他们团队就会更加忙碌。
原标题:“新新向荣”强动能沈阳铁西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观察“新新向荣”强动能沈阳铁西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观察机器轰鸣,火花四射,一件件“大国重器”从这里走向全国,支撑、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记者近日走访国家级装备制造业集中布局的沈阳市铁西区看到,这里的企业生产线大多满负荷运转,
“培训班的课程非常实用。年底了,我们正准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就送来了职代会实务课,还为我们培训了职工代表,让我们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经费,产业工会让我们把工会经费最大限度地用在职工身上,我代表职工为产业工会点赞。”11月11日,沈阳铸造研究所工会主席王宝超如是说。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也寄托着公民的归属感。如果你回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所有镜头记录,你会发现,那天国旗飘扬、国歌嘹亮,但是天安门城楼上唯独没有国徽的身影……这是怎么回事?别急,小新带你“解密”!
中新网辽宁新闻1月31日电(记者赵桂华)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近日,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和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获奖。其中,来自沈阳市铁西区的沈鼓集团1名个人、沈阳铸造所1个团队榜上有名。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2月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在沈阳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名单。我省的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8家企业成功入选。
年初以来,沈阳市加快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厚植新质生产力成长土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批国产航空航天装备吸引了全球目光。航空航天装备对精密铸造有着极高需求。
中新网辽宁新闻11月13日电(记者赵桂华)13日,中国新闻社记者由沈阳市获悉,近年来,铁西区把人才作为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的第一资源和关键支撑,推动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创新与人才全面契合、服务与人才高效整合,着力在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上出实招,全面激活“
日前,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科学与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全国56人获奖,其中,辽宁3人。大连理工大学郭旭、宋永臣分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娄延春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开年传喜讯,经开亮成绩。近日,商务部公布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22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沈阳经开区)综合排名第14位,较上一年度前进18个位次,位居东北地区第一位,成功挺进国家经开区排名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