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这句话的人,如今已经有98岁高龄了,可是,你知道吗,她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出生后,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她随着父母颠沛流离,这又导致了营养不良,甚至在她少年时期,还一度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差点早夭而亡。
承平日久,淹没在日常琐屑中,神经不免有些麻木,经历了半生的岁月沧桑,对于欢笑和悲伤都已不在那么敏锐,可是,在我时隔一年后再次翻开《巨流河》的时候,仍忍不住一阵阵地流泪,我想这不是我的泪浅,是书中那圣洁的人性光辉,是民族的苦难,是那些血与火中挺直的脊梁,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倾一腔热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魂,让我跳出日常的繁冗琐碎荣辱得失,去放眼家国的过去和未来。
作者简介:齐邦媛,一九二四年生,辽宁铁岭人。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一九四七年来台湾。一九六八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研究,一九六九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一九八八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
3月28日凌晨1时,《巨流河》作者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1924年2月19日,齐邦媛生于辽宁铁岭,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到中国台湾,196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迄今。
北京的阿城去云南当知青,每天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砍树,然后烧掉,最后再种上橡胶树,后来他把这件事写成一个短篇叫《树王》,和他的《棋王》、《孩子王》合称“三王”,我虽然看不太懂但是深受感动,比如烧山的一段写的很惨烈:️ 山上的树木终于都被砍倒。
当天晚上,妈妈问我到北京大学拜望老师的情况,她很严肃地说,“既然你末向老师求职,我希望你到南京或上海去找事,北平和京沪切断的话,我和你两个妹妹活命都难,你哥哥在东北战地到时候也不知什么情况,你去跟着爸爸近的地方,也让我心里少一份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