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刑法》规定,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基于这个对拒执罪界定,一般就会认为拒执罪是在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后,拒不履行判决、裁定,隐藏、转移财产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1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确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依法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其中明确,判决、裁定生效前隐藏、转移财产的,可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罗沙、刘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8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确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依法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恶意转移财产行为花样百出,多为逃避债务或者侵吞财产之手段。恶意转移财产,有两个关键词,恶意和转移财产,我们无法直接洞察当事人的内心进而判断其是否存在恶意,但可以通过转移财产的时间、方式、价格等这些外在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存在恶意。
□陈琳来源:江苏法治报 【案情】某法院向被执行人被告田某寄送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文书,被告田某于次日签收上述文书,后未在规定时限内向法院如实报告有关财产情况。为逃避执行,田某串通被告人王某,将登记于田某名下的汽车以虚假二手车交易的形式,变更登记至王某名下。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2024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来源:山西高院 总有人在借钱时信誓旦旦 还钱时却迟迟不肯 不兑现当初的诺言不说 还藏着心机转移财产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 将会给自己带来恶果 …… 一起来看本期案例 基本案情事情还得从2014年说起,5月1日,张三(化名)向杨刚(化名)借款58万元,5月10日,再次向杨刚借款70万元
一些被执行人有钱不还、转移财产,以各种手段逃避执行。此前司法实践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般针对的是判决、裁定生效后隐藏、转移财产的,今天,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判决、裁定生效前隐藏、转移财产的,可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