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年历史了,二百年时间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和名角,然而京剧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创排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这一时期确实创排出了很多的优秀作品,但是却确实使得一些京剧传统剧目失传,也使得一些京剧老艺人离开舞台艺术没有传承下来。
京剧裘派花脸艺术创始人裘盛戎 先生裘盛戎先生演出剧照undefined裘盛戎先生《锁五龙》选段undefined成名后,裘先生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既有韵味无穷的唱腔,又能以高度表演技巧去刻画人物性格的京剧艺术新风格—裘派。
先说徐荣奎北京人,九岁随在山东经商的父亲入山东国立剧院少年班,同学有后来《红灯记》演李奶奶的高玉倩当时叫高晨,后回北京1937年入尚小云办的荣春社由徐志良改艺名徐荣奎,受教于马连良的师父蔡荣贵和王少芳,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努力学习,很快成为荣春社三杰即徐荣奎丶孙荣蕙和孙瑞春,为尚小云班主所垂青而另眼看待,和尚小云一样吃小灶。
笔者这个60后首次知道方荣翔,还是七十年代“批林批孔”期间,爷爷领着我看京剧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电影,印象最深的当然是英俊的男一号“严伟才”,但爷爷却首先给我讲起了戏里的配角方团长,他的戏份很有限,但其有段唱却非常出彩: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猛穿插巧迂回分割围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