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故乡》节选入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篇名为《少年闰土》。《少年闰土》所配插画,是按原文中这段话的意境来绘制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在《故乡》这篇文章中,闰土这个人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提起他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十多岁戴着银项圈的少年,他手持钢叉,在月色照耀的西瓜地里,圆圆的脸庞上一副严肃的表情,刺杀偷西瓜的刺猬和猹。
这两天关于小学生课本的插画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处暂且不提,近来看到几幅关于语文课本上少年闰土的那幅有名的看瓜刺猹图片,不禁让人惊叹,即使看着正常的插画,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而这变化确并不是朝着“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心中泛起一丝难过,虽然我不懂美术,仅从个人观感进行阐述,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要说我对哪一种未知而又存在的小动物感兴趣,我可以脱口而出:“猹”,对,就是鲁迅笔下闰土用钢叉刺的猹。诗云:猹,猹,猹。田里偷西瓜。月圆遇闰土,被刺一钢叉。这猹到底是什么东西,一直困扰着人们。不是因为鲁迅有名的原因,而是鲁迅写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文笔优美,精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曾经的“闰土”已经变了,昔日严谨的文章配图,如今变了一种风格,色彩更加饱满鲜亮,而新“闰土”的表情也从专注变得坚毅,但却不是我们记忆中的闰土了,只因目光所在之处,不像是准备刺猹,更像在投标枪,怎么看都有凹造型之嫌。
三十年前,海边的沙地里,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朝着西瓜地里的猹尽力刺去。三十年后,一位脸色灰黄、眼睛红肿、满脸皱纹、手掌开裂、穿着薄棉衣、戴着破毡帽的人,满脸愁苦地站在“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