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西昌发射场,47岁的王振国攥着布满老茧的手掌,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大屏幕上的倒计时跳至“T-30秒”,这位经历过三次重大发射事故的火箭燃料系统总师,闻到了空气中熟悉的氧化剂味道——与二十年前那场导致整流罩分离失败的燃料泄漏事故如出一辙。
问天实验舱“问天”在即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节点问天,舱如其名肩负着人类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使命承载着中华民族格致宇宙的夙愿与豪情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让我们用融于民族血脉的“人文钥匙” 解开新时代中国的“问天密码”任务信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设
“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在党中央坚强、正确、有力的领导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不断勇攀高峰,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在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承担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对接机构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等研制任务,对每一件航天产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八院圆满完成任务的“成功密码”。
5月的文昌,再次见证航天人的圆满成功。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顺利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这是2023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发射任务。长七火箭在首飞七周年之际,用七次圆满成功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浩瀚太空漂浮的卫星,像极了一枚风筝,一条看不见的线,一头拽着卫星,另一头攥在航天驭星人的手中。在围绕着这颗蓝色宝石的近地面,有近7000颗人造卫星正在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在这7000颗卫星中,有5000余颗属于商业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