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关于国号的讨论一度非常激烈,尤其是围绕是否使用简称产生了很多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延用“简称”具有历史渊源和民众习惯,另一方面则认为中华民国已经名不副实,与民无关,简称摒弃得当,更符合新中国的新气象和新愿景。
我认为都不全面,我们来分析下,叫“中国”肯定是不对,因为以前不知是那个朝代,历史书籍曾经出现个“中国”二字,但那时的文字仅仅是表示“这遍土地的中间位置”的意思,是表示地理位置意义,并不是国家名字,与“中原”二字意思差不多,到孙中山时代叫“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是朝代名字,并不是国家名字,只有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才为了显示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把中国二字扩充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为国家名字,朝代应该叫“新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周成王五年时,刻在何尊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了周武王说的一句话。当时武王灭商,天下初定,在嵩山祭祀时,望着群山环绕之中的洛伊盆地,萌发了在这“天下之中”建立新都的想法,并许下愿望说:“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外国称中国,从明朝开始,最初是一些周边国家比如尼泊尔老挝等这样叫。中国最早这个词儿,我们现在发现是在出土的一件铜器上面,叫做“何尊”,上面有中国这两个字,时间大概在西周的初年,一般地说,也就是大家认为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离今天已经三千多年了。
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就比如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国全称是法兰西共和国,而中国也有自己的全称,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看似短短的几个字,要知道在1949年建国之前,新中国的名字迟迟定不下来,眼看开国大典将至,名字仍然引得人们争议。
(本文内容均基于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引用来源。)回到西周时期。那时,在河南洛阳的深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天下的中心。这个概念,随着周朝的铜器“何尊”被发现,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公元1949年,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标志着中国名字的再一次确立。
今天又来一杠精给我留言:“你确定‘新中国’是名词而不是词组?若是名词,那就是国名或朝代名了,因为只有一中国,不存在新、旧”看来我得和他好好聊聊,中国到底存不存在新、旧之分,为什么要分新、旧?“新中国”的“新”是形容词,是修饰语,形容中国的新,“中国”是名词,是我国的国名。
前言中华民国,自1912年至1949年,历经38载风雨沧桑,见证了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伟大转变。在那个时代,虽伴随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动荡,却同样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爱国情怀。让我们一同回望这段历史,了解那一段特殊的历史。一、民国概况民国始于1912年,终于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