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彭衍菘 熊悦继对乙酰氨基酚等新冠对症治疗药物后,血液制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又遭遇一波“囤药”行情。记者了解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在多家医院的库存量告急,药店也较难购买到,甚至有代购将这款药物卖出2400元/瓶的高价。
近日,继蒙脱石散、诺氟沙星之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也遭到抢购。这是什么药?有必要囤吗?对此,陈国庆表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被纳入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并非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而是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武汉的王女士也是这漫漫长队中的一员,1月1日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昨天看到网上有人说这家本地的制药公司还有货,今天凌晨四点就来排队了,当时前面已经排了两百多人,等了十几个小时才买到,真没想到跨年夜还在抢药。”
人免疫球蛋白是由普通健康人血浆提取而成,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它是把人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送给患者,通过外源性输入抗体,进行被动免疫,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
从300、500元的价格炒出天价单瓶高达2200元,7天涨了近7倍。由于本身稀缺且高价自费,通常医院不会储备太多,在突如其来的抢购潮中,一些人盲目“抢球”陷入骗局,而一些真正需要它救命的免疫缺陷类疾病患者,却面临无药可用。
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膜上。从健康人体内将各种免疫球蛋白分离提纯后,即可获得临床上常用的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该药属于被动免疫性药物,包括五类,分别是:IgG、IgA、IgM、IgD和IgE。
2021年1月9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Infectious Disease》杂志发表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良教授团队题为“Efficacy Evaluation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Non-severe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