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
1月2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纪录。这一位于安徽合肥的实验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什么是“人造太阳”?这一实验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离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科创板日报》1月14日讯我国核聚变领域研究又有新进展。今日,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消息,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经专家组鉴定,“赤霄”参数达到设计指标,也使我国成为继荷兰之后国际上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什么是“人造太阳”?这一实验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环流三号建成后取得的主要成果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图三图四地球上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耗尽后,人类靠什么生活?一种被称为“托卡马克”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承载起人类迈向能源自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