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才是心理学》这本书中介绍了,其实心理学是包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两个学科方向,概括性基础研究是试图发现自然界的基本原因,而应用研究致力于将这些基本的行为理论转化为实用的心理治疗手段或者其它社会类学科的应用,而心理治疗只是心理学应用研究中的一个小小分支。
到上世纪5、60年代,伴随现代化,欧美社会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时期,在摆脱宗教思想束缚的同时,人们精神上也丧失了文化共识,此时,虽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与自由,但归属感与意义感丧失,令个体的精神世界无家可归、一无所有,原子化的个体变成了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每个人都变成了这个社会中的“外人”。
再说一说罗杰斯,超级务实的心理学大师,一心一意搞咨询,是来访者中心、非指导性心理治疗的倡议者,是每一位心理咨询师学习的楷模,他的名言是“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最后一位需要介绍的是霍妮,社会心理学的倡导者,主张社会因素与精神分析的结合,谈自我分析,谈焦虑,谈神经症人格,从精神分析出发,最终走向人本主义的领路人,她没有建立人本主义学派,但人本主义心理学因她而更兴旺。
第6章 叙事与人本主义心理咨询 本章我们要讲的是叙事与人本主义的汇通。我发现,把叙事和人本放在一起讲还是很有道理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可能很多学叙事疗法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觉得叙事疗法的很多工作方式,本来就跟人本主义疗法很像。
它的对象是作为在世界中的实在事实的心理现象,而超越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纯粹的意识现象。受布伦塔诺的影响,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一版时期将现象学规定为描述心理学,但由于描述方法既可用于本质研究,也可用于经验心理学,因而无助于区分本质现象学和心理学。
对于新手咨询师或者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面对众多心理学派,可能了解了一部分的知识,似乎也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其实对山、水的认知是模糊且直接的,一旦需要落实到应用方面,那很多时候其实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