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深入不毛之地,“七擒孟获”,平息了南方的叛乱,稳定了国内的形势。建兴四年(226年)五月,四十岁魏文帝曹丕因病英年去世,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匆忙继位,魏国局势处在动荡不安中。
但是一个人太全面、太完美了,反而让人容易顾此失彼,因为过于关注他某一方面的表现而忽视其他方面,比如世人对诸葛亮的关注焦点大多集中在政治家这个身份上,即便我们从小就学习、背诵过他的《出师表》,可能依然会容易忽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
主题探究:本文是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行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明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应网友要求,今天更新的《出师表》不仅有拼音,还增加了译文。我之前听说过一个故事,某位作家的文章被用来作为阅读理解,有学生把这些题发给了作者本人,最终结果是5个题错了2个,按数量来算,作者本人也就刚刚及格。
9.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