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医生,尤其是内镜医生经常会遇到患者拿着胃镜和病理报告过来询问:什么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上皮内瘤变是病理学诊断术语,性质上是肿瘤性增生,相当于胃黏膜的异型增生,根据细胞和腺体结果异常增生的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上皮内瘤样病变通常认为是癌前病变。
无明显诱因的反复上腹痛2年余,加重2周。既往史:外院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镜示:病变腺体存在,腺柱血管存在,扩张明显,腺体增大明显,细胞成分部分区域略有增加,小凹存在,腺体形态尚规则。
53岁的张女士已有胃病10余年,稍微吃不合适了,就会胃疼、反酸、烧心。几经劝说,终于在当地医院就诊,做了胃镜检查,并取活检送病理,报告显示:轻度粘膜组织慢性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局灶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喆 通讯员 贾立涛、鲁青68岁的汪阿姨(化名)复查胃镜后,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一年前,汪阿姨在胃肠镜体检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环半周肠腔,并且活检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大众网见习记者 李燕琦 枣庄报道近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内镜中心特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内镜诊疗专家李国栋教授来院坐诊,并完成一例ESD手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省去了长途跋涉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切实为患者送实惠,有效缓解看病难问
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早期筛查是降低消化道肿瘤病死率的关键策略,通过识别高危人群并采用合适的筛查方法,能够早期发现肿瘤或癌前病变,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席大爷,今年67岁,一年前开始出现大便不规律,次数多,3-4次,稀烂状,时有里急后重,到医院消化科就诊,医生建议查了肠镜,发现多发性乙状结肠息肉,直径0.5cm左右,有3枚,给予了咬除活检,直肠距肛缘见长径范围达6cm的侧向发育性肿瘤,局部夹取了2块活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规范食管癌、胃癌的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防治效果,我委组织制定了《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推广使用。
说到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定是大家深恶痛绝的。不少感染者都十分担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否一定会得胃癌?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究竟该不该彻底根除?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否逆转肠上皮化生?如何降低胃癌可能性?胃癌发生五部曲: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