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工作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南岭团队深耕田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1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史地所邀请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于薇副教授作为主讲人,吴滔教授、谢湜教授作为与谈人,分享南岭史地研究的所思所感。
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亟须在各相关学科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构整合的、融通的和有效的方法体系。目前,海外田野调查正在成为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基础性研究方法。规范的海外田野调查将拓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推动学科范式革新和理论创新。
□蒋璟璟最近,一名博主在网上分享的一篇硕士研究生论文《她为什么换了导师》获得过万点赞,引发热议。论文小节标题中包括“遭遇‘下马威’”“苍白蜜月期”“实习风波‘劫’”“相识的尴尬:‘我当时真的特别傻’”等,博主称其为“学术圈自己的小说”。
顾名思义,便是深入田野进行调查,详细地说,田野调查是学者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人类学者常常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场所称为“田野”,在日常使用中“田野”除了“工作”“方法”“冒险”等含义外,还具有“科学”的含义。一项田野工作的质量由其成果的“科学性”来衡量,而此“科学性”实际又由田野工作的目的来决定。
田野调查,于经验的世界中穿梭,出入自我与他者的生活。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学术研究之外,其方法已逐步应用至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政府、媒体、商业公司、互联网企业等,都越来越重视个人及团队进行各类调查研究的能力。
通过对大量地方志和田野调查中的“换亲”婚姻资料的深入分析发现:换亲婚姻在传统中国的底层社会中是极其普遍的,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又一次大量集中出现,而男女性别比失调、婚姻成本上升和革命主义意识形态从乡村迅速撤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