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在《教养的证据》里说到过这么一段话:“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格是完美的,只有不断地接受文化教育和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一个人才会变得有教养,其实对每个人来说,教育都是终生的事,人格修养都是一辈子的事。
教养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它不是华丽服饰,也不是外貌姣好。教养,是不动声色的体贴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小的时候,在他家小区门口,总有一些老人家在摆摊卖菜。每次家里没菜了,父亲都会让他拿上现金去那里买。
教养是个高频词,时下,如果说某人没教养,就是大批评大贬义了。如果说一个女人没教养,简直就如同说她是三陪小姐。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与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
教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天性,是一个人的外在素质,是为人的一种准则,是处世的一种原则。正如一句话所说:“教养是在待人接物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它不是华丽服饰,也不是外貌较好,而是在相处过程中给人的一种感觉。”
教养说到底,就是看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面目可憎,口不择言,尖酸刻薄,最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在游乐场,有个孩子被某个游戏项目吸引,玩了一次还想再玩一次。妈妈当众大声批评孩子:你是怎么答应过我的?做不到以后永远别来!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能够从生命的每个方面都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并用真心去对待身边的人或事。为人厚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待人宽容却是我们在经历社会打磨后,依然能够对他人持一份包容,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教养、涵养和修养文|lincheng60教养、涵养和修养是三个经常遇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和被使用的几率都是很高的。那么,这三者的真正含义如何理解呢?不同的人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上网去查解释也不是单一的,以下只是我个人一些见解,与大家共享。
认识了一个女孩儿,在国外读博士,聊了一个星期,平时都挺好,就是这个女孩儿有点以貌取人让我有点介意,今天说到他教授,本来聊的挺开心,和她开了个玩笑说了一个段子,结果他说我没教养,低俗,我有点理解不了,想问一下各位什么是教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