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中华人民的骨子里一直刻着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那就是“坚韧不拔,矢志不渝。”坚持似乎成为了华夏儿女身上的一个标志,可能我们不是最聪明的,可能我们不是最强健的,但我们一定是最顽强的。
题|席慕蓉:《愚公移山》很可怕,应当移出教科书,她的理由是什么?著名作家、诗人席慕蓉在应叶嘉莹之邀,在南开大学讲座的时候,就曾问台下的同学们,《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还在不在教科书里面,在得知依旧还在的时候,表示:这简直是太可怕了,一定要从教科书中移出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是三十多年前我在初中学习过的课文《愚公移山》中的句子,现在这篇课文我还能背下来。这篇课文至今仍然选编在初中语文教材之中。这两天看到著名散文家、诗人席慕蓉就《愚公移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愚公移山》应该移出课本。
#夏日生活打卡季#这篇文章,我已经反复调整这个情绪,尽量不要有过激的行为,我一向认为用文字来宣泄和对骂是不友好的事情,不过,对于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还是有必要的。甭管你是名人还是草根,我们都有发声的权利。
席慕蓉全名穆伦·席连勃,祖籍是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89年,她第一次回到内蒙古,“我看到草原之后,突然觉得我来过,好像走在我自己的梦里。当时陪我一起的诗人狄马说,我那时就一直叫, 我见过,我来过 。我去之前不认可 返乡 的说法,我从来都没回去过,怎么叫 返乡 ?
“蒙古文化是我生命中的火种,现在已经烧起来了。所以我说,我现在是一个燃烧着的蒙古人”。从上学的时候就知道席慕蓉的作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每个文字连成的句子就像水一样从手上流过,每每读来给人亲切感。
著名诗歌爱好者汪国真 汪国真是诗人吗?回答这个问题确实在心理上令人纠结,一方面,他的那些“诗”的确是正能量的,阳光的,这样的作者是不应该受到过多责难和诋毁的。而且,他的诗也的确影响过很多上世纪90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中国掀起过汪国真热的热潮,或者说,他的确是著名的。
来源:中国新闻网11月24日下午,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台北家中接到电话,“叶老师的学生告诉我,老师去世了。”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席慕蓉的思绪又回到2002年的秋天,78岁的叶嘉莹来到心心念念的叶赫水,伫立远眺,说,“这不就是那首诗吗?
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宁津融媒主播臧欣雨。总是在无法预知的时刻一一或是从书页间的一个段落,或是在人生长路上的一处转折,那感动忽然来临,我们心中霎时充满了可能是伴随着刺痛的狂喜,也可能是一种神圣而又甘美得无法言传的战栗。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台北3月29日电 题:席慕蓉忆“老师”齐邦媛:她的一生是“巨流河”的一生台湾知名作家、学者齐邦媛于3月28日凌晨去世,享年100岁。作为多年挚友,台湾诗人席慕蓉一直称齐邦媛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