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当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一个名字在清华园的未名湖畔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他,就是王垠,那一年,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清华大学退学,这个决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也让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继王宗合后,又有明星基金经理卸任。5月8日,招商基金接连发布多则公告,宣布基金经理王垠因个人原因离任其在管的多只产品。至此,王垠已卸任其在招商基金管理的全部公募产品。回顾王垠在招商基金的从业生涯,其任职基金经理已4年有余,并以“固收+”见长,在管规模更曾破600亿元。
前言天才是什么?天才或许可以和“异类”画上等号。王垠,一个从清华大学退学、被谷歌开除、遭微软封杀的“本科生”,随便挑出一个经历,都足以令普通人奋斗一辈子。有人说,他是“好高骛远”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但也有人说他是“持才自傲”,终将不被社会接纳。
2005年9月,在清华大学读博的王垠成了红人。而清华大学也因为他的原因,成为了大家议论的焦点,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王垠)王垠是四川眉山人,他从小就天赋出众。读书对他来说非常轻松。他每次考试都在前3名内,因此他从小就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家长们羡慕地“别人家的孩子”。
清华北大作为我国的教育最高学府,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尖端人才。中国的无数莘莘学子都梦想着进入这里学习,可是有这么一个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逃离这里。他认为清华的教育很“低级“,与自己的梦想中的完全不一样,他从清华退学了,成为了第一个从清华退学的学生,他就是王垠。
近日,招商瑞庆混合基金发布公告称,增聘王垠为基金经理,由于另有任用,原基金经理吴德瑄离任。而上述基金正是王垠跳槽去私募前,在招商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期间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产品。去年11月,王垠“奔私”后重归公募,再度入职招商基金,直至本次重新管理基金产品。
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公募产品的业绩面临挑战,行业的竞争加剧,部分从业人员面临“洗牌”。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部分绩差基金经理转岗,更有甚者直接离职;此外,部分在管规模较小的基金经理也出现离任的情形。产品业绩不佳,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有少数曾经“奔私”的老将却宣布回归。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基金经理闫沛贤从中加基金离职时,西部利得基金7月初的一则公告,宣布阔别公募数年的董伟炜重新回到基金业。实际上,基金经理重返公募现象并不少见,反而随着基金经理越发频繁地变更而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