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上存在一种畸形认知:“教育是学校的,孩子能否成才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家长及家庭无关。”有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教育全靠老师,那么孩子离开学校后要靠谁?他的品德习惯等等又如何保证?”在教育路上,千万别放养孩子。
都说「一个孩子的优秀,是源自于他们的自律程度」,而自律孩子也是父母教育里的最省心,因为这类孩子的成长往往不需要父母的提醒、监督和催促,在自主意识下孩子就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甚至学习都管理得很好,但这类孩子的真实存在感不高,要知道自律孩子的形成并非偶然,每一份自律的背后都有一个「会管理」的父母。
部分孩子在升中后无法适应陡然增加的作业量,无法应对增加的多科目学习,有鉴于此,南都校探“燕姐教育圈”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柯育忠进行分享,在小学五、六年级的高年段里,如何固本培元,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升中后的千变万化。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 张志华父母是孩子的太阳,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基因遗传,传下的不只是相貌,更有习惯和认知。所有的问题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父母的烙印。从小给孩子植入的理念,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都会陪孩子一生。老话说:“娇子如杀子。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没有横空出世的奇迹,每个自觉孩子的背后,都站着用心管教的父母。作者 | Seven前几天,“寒假作业赶工”的相关话题,冲上了多个社交平台热搜。有的孩子把作业一字排开,对比之下,没做的作业明显比做了的多了好几倍。
孩子对于手机的第一次理解,源于家长陪伴时的懒惰以及得到一份安宁,久而久之,手机成为了哄孩神器。从开始的滑屏到后来的歌曲、视频,再到游戏,经过家长多年的培养,反倒觉得是游戏毁了自己的孩子……真心不理解他们的心里,作为现在的家长,我有三点想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