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瞬间,回首往昔,自己进入公职队伍已经快五年时间,从过去的满怀激情到现在的恬淡平静,从曾经的那个少年到现在的“油腻大叔”,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精准的言语来仔细描述那段紧凑难忘、充满感谢、不可或缺却又不想再回去的岁月,总觉得往昔一幕幕就像在昨天,却又真实而深刻、实实在在地走过了那些时光。
其次,在副科级岗位上历练个5年左右,如果表现出色,又恰好碰到有位置空缺,那么你有可能混到个大镇党委成员或小镇人大主席、政协联工委主任、副书记,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当个镇长也不是没可能,如果你能成功当上镇长,那你往上升的几率就大大提高,此时基本也是35岁以上了。
在乡镇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对方配偶是谁,家里几口人,有什么社会关系,甚至孩子读哪个学校都门清,而且巴掌大的地方发生点什么奇闻趣事不要多久即人尽皆知,在省厅工作则大不相同,来了快一年对本单位的几十号人我只能做到认识,谈得上了解的只有本处室的几个人,至于生活那更是一无所知,因为大家下班就各自回家,偌大的省会私下根本连面都碰不到,说实话这种纯粹公对公的同事关系我真有点不适应。
在中国公务员体系中,从乡镇基层一路晋升至厅级领导,这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漫漫长路。厅级领导一般涵盖正厅级与副厅级,对应着如省厅厅长、副厅长以及地级市市长、副市长等关键职位,其处于公务员体系的较高层级,从乡镇起步迈向这一高度,需要跨越重重关卡,历经长期的积累与拼搏。
#我来唠家常#随着干部年轻化,很多中层领导也都换成了年轻人,45岁以上的基本都从中层退出,单位内掀起来了一股“中层改革”之风。各个年轻人各显神通,跟领导汇报思想,竞争想要的岗位,而我则是等着被安排,结果出来还挺意外的,正主任好几个是事业编,而我则安排了一个不起眼的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