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依牛堡子镇,48岁的崔兴震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今年,他种了1700亩大豆、2000多亩玉米。22日,记者看到,在秋收最后的冲刺阶段,收割机在田地里穿梭,崔兴震在田间地头也忙个不停。他说,今年玉米总产量400多万斤,大豆70万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最近,吉林省公主岭市470万亩粮食作物陆续进入收获期。种粮大户王成家的玉米今年长势良好,估算亩产能达1800斤。这两年,王成把自家的收割机进行了升级换代。以前收割机只能收玉米棒,升级后,这款收割机能自动将玉米棒脱粒,剩下的玉米芯在机器里直接粉碎,跟随秸秆还田。
新华社沈阳11月1日电 题:耕作模式翻新升级筑牢“辽北粮仓”新华社记者武江民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秋收进入尾声。秸秆归行机缓缓向前,一簇簇玉米秸秆被推倒打碎,前置归行设备将其分至左右两侧,中间的黑土裸露出来,形成一条种植带。
人勤春来早。走进辽宁省田间地头,比拼农机技术、优选良种良技,种粮大户正抢抓农时、比拼农技,在黑土地上铺开新的画卷。随着一声哨响,3米多宽的玉米收获机,在狭窄的环形赛道内“穿针引线”,直行、转弯、倒库,用分禾器摘下不同高度的小环。
6月4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我省春耕生产接近尾声。目前,全省旱田粮油作物已完成,大部分水田已完成插秧,仅剩辽东南沿海地区晚熟水稻插秧仍在有序推进。据农情调查显示,今年土壤墒情、温度等生产条件较好,为春耕生产带来了便利,粮油作物播种基本都播在了最佳适宜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立夏虽然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有差异,春播粮食与夏粮田管都在有序推进。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东北地区春播正在大面积展开,小麦主产区将于月底迎来收获。
数台现代化收割机驰骋,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众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大田里扬起阵阵尘土,轰隆声中一排排玉米被快速压倒完成脱粒,农户们有的指挥收割机作业,有的将玉米装袋搬运……当前,辽宁省各地秋收正酣,截至10月13日,已收获粮食3635.4万亩,收获进度为67.7%。
新华社沈阳11月6日电 题:“擂台比种”给农民选好种——辽宁秋收一线见闻新华社记者武江民好种子怎样推广到农民中去?记者在辽宁秋收一线采访了解到,一些种粮大户和育种机构在田间摆擂台,开展种子大比拼,邀请农民“看穗选种”“看棒选种”。
不断迭代的高产玉米种子、从采摘到加工出货仅需4小时的鲜食玉米、热水泡10分钟就能食用的玉米方便面、用于高品质肉牛的精细玉米饲料……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中国玉米之乡”吉林省公主岭市,不仅玉米总产量、每亩单产常年位居全国产粮大县前列,还把玉米玩出各种“花样”。
本报记者 门杰伟“你瞅,穗尖上的玉米粒个个饱满,长势好、不秃尖,今年玉米保准丰收!”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种粮“老把式”詹喜军望着大片的玉米田,眉开眼笑。前几年,老詹的心情也曾喜忧参半。喜的是,2013年他就和朋友一块办起合作社种玉米,陆陆续续流转了3000亩地,势头越来越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目前,东北地区春播进度过半,春玉米、春大豆和中稻播种进度均快于上年同期。东北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面积四分之一以上,最近一周,日均播种达2000万亩左右。今年,东北各地分类施策,补短板、提产能。
◇吉林全力以赴保护黑土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高产稳产基础 ◇从种子、化肥到农机,从单一增产元素到技术系统集成,从无人机植保到卫星定位,吉林深挖科技潜力,向创新要产量 ◇“去年春旱,我们不仅没有减产,粮食产量还略有上升。
新华社长春10月16日电 题:秸秆还不还田都领补贴……警惕东北黑土地保护政策落地打折扣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薛钦峰正值东北黑土地秋收时节,收割后的玉米地铺满了金黄的秸秆。把秸秆留在田里,到来年春耕时,农民直接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新华社沈阳8月19日电(记者牛纪伟 王炳坤 强勇)昔日荒芜地,今日“鱼米乡”。辽宁盘锦市和黑龙江垦区,两片曾“荒芜”的土地,如今上演沧桑巨变。进入初秋,地处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迎来一年中最美季节;盘锦向北,东北大地另一端,黑龙江垦区即将迎来收获。
昔日荒芜地,今日“鱼米乡”。辽宁盘锦市和黑龙江垦区,两片曾“荒芜”的土地,如今上演沧桑巨变。进入初秋,地处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迎来一年中最美季节;盘锦向北,东北大地另一端,黑龙江垦区即将迎来收获。新华社“新时代中国调研行”记者近期来到辽宁盘锦市和黑龙江垦区。
近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账号“于洪文旅”发布的一段推介当地大米的视频走红。视频中,于洪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彭勃用流畅的英语和地道的东北话,无缝衔接地介绍家乡特产大米。细数靠创意视频爆火的文旅局长,彭勃不是第一位,如何看待自己突然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