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10月26日电(记者 宋平)10月24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前所长、资深研究员郝福满(Bert Hofman)在“全球战略对话(2024)”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利益冲突等在全球层面逐渐显现,而在这种大背
香港《南华早报》10月7日文章,原题:马凯硕称,中国的“更明智”长期战略为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铺平道路经验丰富的前外交官马凯硕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的杰出研究员,著有包括《中国赢了吗?——中国对美国优先的挑战》在内的多部著作。
中国日报网11月12日电 近日,新加坡前外交官、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在美国亚洲协会(AsiaSociety)接受了《中国书评》的编辑亚历克·阿什(Alec Ash)的专访。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2024年12月31日文章,原题:水晶、三明治和美甲:中国学生宿舍变身副业“商店”上周末,大约有10到15名学生排队等待进入校园里最新的“商店”——中国山东省一所大学的宿舍403室。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外界普遍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更多科技领域的新政策新信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米滕杜·帕利特7月18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人工智能(AI)将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发国际社会热议。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米滕杜·帕利特3月4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若一国想要提升在全球生产中的比较优势,那么促进创新可谓至关重要,这尤其适用于正在推动经济转型的中国。
央视网消息: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外资金融机构的热议。多位外资机构经济学家表示,面对多重困难挑战,2023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4年,中国政府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于稳定增长、提振信心至关重要。
导读近年来,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球南方”崛起,展现了不盲从西方的姿态。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美国担心其对“全球南方”的影响力下降,一方面质疑中国的“全球南方”国家身份,另一方面试图在“全球南方”内部制造分裂,同时与部分重要的“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联系。
【鸣 镝】日前在美国举行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上,中国成了重要议题。峰会开始前,美方极力否认“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是美国在“印太地区”限制中国的工具。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也宣称,峰会并不针对某个国家。然而,比华丽言辞更“诚实”的是美方的实际行动。
参考消息网7月25日报道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7月22日刊发题为《焦虑与乐观助力中国的新技术攻势》的文章,作者是林敏章(音)。文章摘编如下:在当今中国这个高科技社会,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智能手机以及微信和美团这类能提供诸多便利的“超级应用软件”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