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这个字在西安出现频率好高,这个字到底什么意思? “怂”犹随着心生恐惧而泄气示弱退缩认输者。本义:表示惊恐、惊惧。如:《文选·张衡·西京赋》:“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怂兢。”。又如:怂兢(惊惧)。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泄气、示弱、退缩、认输。如:怂了、认怂。
一篇热点新闻看到了这个字。感觉略有不妥。从字形上来看,从+心。“从心而为”这乃是鼓励去做事才对啊。经过几番查阅。果然发现了,从心这个字是,鼓励别人去做,这个鼓励有贬义。怂:这个字的新华字典里面有收录,是这样解释的:怂:这个字并没有,不厉害,不猛,认输、服软的意思。
引导: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也成就了很多网红汉字。网友用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而形成了独有的网络汉字文化。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网络上流行的汉字“怼”和“怂”究竟是何意?这两个字究竟啥含义?“怼”和“怂”,你的发音读对了吗?相信大部分人都用过这两个汉字,应该不陌生。
现在不少人喜欢说“怂包”“认怂”等,甚至一些专业报刊上也这么用,你查字典或词典,发现肯定用错了。应该用“㞞包”“认㞞”,看清楚了,“㞞”是繁体字,义为软弱无能,“尸”下是“从”的繁体字。根据“类推简化”原则,用下面这个字才是规范的简体字:简化字“尸+从”在电脑的汉字库中并没有,对应的繁体字“㞞”在中文Windows 7及以上电脑和一般的手机中都有,中文Windows XP基本字体中并没有,但如果装了像“微软雅黑”等支持GB 18030-2000字符集的字体才可正确显示。常在电视字幕上看到“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有一本书《别怂》,新星出版社2015年出版。封面上题“怂是一种病,本书是一剂药”。
之前在谝“儾倯”、“黠倯”、“狯倯”等新疆方言词语的时候关于“倯”这个万能词,有很多网友留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倯”、“㞞”“怂”,以及下面这两个读音为“sóng”的字进行了辨析获得好评的电视剧《装台》中“哈怂”一词也是频频出现我们今天就继续把这个“倯”深挖一下 先来看“倯”“
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 (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 (=很笨)6.
常山人说,过去人“危险歪叫”(吵架),“相争相叫”常用到贬义词(俗称“相叫腔”)。这是特定的生活环境,因贫而穷,因穷而争,有人用“歪叫”来虚张声势、掩盖弱点、标榜强悍,通过使用贬义词“相争相叫”,使对方心身受压,精神崩溃,落荒而逃。
中国文字非常有趣,特别是一些地域特色明显的词,简直是百搭。东北的犊子。为了方便理解,有人编了个段子很形象地表达犊子的不同用法:中央电视台原主持人老毕想装犊子,在酒桌上和别人扯犊子,不知被那个损犊子给出卖了,结果大家以为老毕太某八犊子,央视表示绝不护犊子,只能叫他滚犊子,并告诫其他主持人,以后那个瘪犊子再敢扯犊子,就让他彻底完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