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以谁的视角或者说在那种场合用什么原则排序,可能就不清楚了。一般主陪在面对房门的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对面,主宾一般人在主陪的右手,副主宾在主陪的左手,3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的酌情入座就行。
假设一个200人左右的会议,会场除了主席台外,有近10个人需要到台上的发言席发言,如果没有安排专门的发言人座位,会议主持人宣布发言人发言后,发言人从座位上站起,位置靠里面的得请旁边的参会人员起身让道,然后迈着“轻快、矫健”的步伐上台发言,按照“不能走人前”的礼仪,有的发言人需绕场一圈,在全场人员凝神静气、目光注视下,步行一段时间才到发言席发言,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议质量。
在国际场合中,遵循以中间为尊,右次之的原则,一般将客人及领导安排在尊贵的位置。此外,还有如下几种方法来甄别尊贵方位。会议室座次:1、看得见门的一方,为尊贵的一方。2、在有很多桌子的房间中,离门最远的座位为尊位。3、当门正冲着会议桌时,应该先确定房间的正面,再确定尊贵的方位。
我的感觉就是,我们经常开会的人多是技术领导,更多的是关注怎么把事做好,怎么解决问题,怎么高效协同各部门推进工作,对领导没办法做到鞍前马后、哈腰点头,都这个年代了,还玩封建等级那玩意,我纯粹一技术部门的负责人,真心陪不了!
一直想和大家聊聊商务礼仪的内容,但始终没想好怎么破题。正好单位最近有个大型活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礼仪安排,借着活动筹备的劲头儿,跟大家聊聊领导座次那些事儿吧。 会议、活动中,领导座次如何安排?这个问题每一次都是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铁打的单位,流水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