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译文】至诚之道,可以预知诸事善恶之几。国家将兴,一定有祥瑞之兆;国家将亡,一定有凶恶怪异之兆。显露于蓍草龟甲占卜之象,萌动于人的行为举止之间。
蒋志格周孔子孙子思作《中庸》四十九篇,今为三十三章。1、按《史记·周本纪》不载。 2、按《孔丛子·居卫篇》:子思年十六适宋,宋大夫乐朔与之言学焉,朔曰:“尚书《虞》、《夏》数四篇善也。下此以讫于秦费,效尧舜之言耳,殊不如也。”子思答曰:“事变有极,正自当尔。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