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李云舒 管筱璞 2021年2月22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会见。图为会见前,92岁的孙家栋院士进入会场。(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图为2015年,孙家栋院士接受记者专访,介绍探月工程相关情况。
4月10日晚八点档,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原创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将播出第八期,引领观众走进“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的一生,向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致敬。
值此之际,谨以此文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致敬。孙家栋自称自己是千千万万个造星人中的普通一兵,是几十万航天大军中的普通航天人,但他自中国发展第一颗人造卫星担任技术总负责人起,见证了中国航天发射全过程。
1967年始,他负责组建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研制和试验工作,担任过多种型号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和中国第二代主要应用卫星航天工程大系统的总设计师。
《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以“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的科研人生为主线,真实记录了他自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60余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空间事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归来”“天上有了‘中国星’”“‘北斗’璀
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工程、气象卫星工程、资源探测卫星工程等中国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北斗导航卫星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的总设计师,20多年前他主持制定的“分三步走”战略,目前已圆满完成。
有一个人,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曾经有人统计,中国航天发射的前100颗卫星,有1/3是在孙家栋的领导下发射的。
日前,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在各大卫视热播并引发热议,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想照耀中国”展播剧目,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黄旭华、张富清、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的人生故事搬上荧屏,再现了八位功勋人物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的奋斗历程。
记者 边艺 李慧雯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都与这位老人有关,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孙家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