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袁迪宝与李丹妮,在课堂上一见钟情。当时的李丹妮,是浙大医学院的俄语老师,而袁迪宝则是她班上的俄语课代表。在袁迪宝的眼中,李丹妮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父亲是中国的第一代钢琴家。而且她本人还精通英、法、俄、中四国语言,外语发声清脆动人,又“长着一双聪明的大眼睛”。
法国,一个因艺术气息和文艺风情举世闻名的浪漫国度,在这里,诗人的吟诵和作家的鼻尖都在歌颂爱情带给人们的快乐,雨果、小仲马、狄德罗等优秀的文学家也曾经用文字描绘过伟大的爱情,浪漫根植在法国人的骨子里,对爱情那近乎天性的向往更是潜藏在法国人的脑海中。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隔雾编辑|隔雾前言“年轻人,你相信爱情吗?”2010年的厦门,一场盛大的婚礼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在场的亲朋好友都流下了泪水。
文字/编辑:爆爆年少时的一见钟情,却让一个法国女孩等了一辈子。即便对方已结婚生子,她依旧守着那一颗心,从28岁到83岁,整整55年她都没有结婚。直到2010年,一封书信让她选择从法国漂洋过海到中国,只为寻回曾经的那个男孩。
1953年9月,25岁的袁迪宝来到浙江医学院学习,他一直对外文感兴趣,所以啊,这一开学就选修了俄语课程,他们的俄语老师呢是一个中法混血,名字叫李丹妮,丹妮老师那时候26岁,她特别有才,精通四国语言,而且人又漂亮,当时她可是好多学生心中的女神老师,袁迪宝学习刻苦认真,很快就成了俄语课代表,这样他与丹妮老师就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虽然他们俩是师生关系,但是,年龄相仿,兴趣相投,所以就特别聊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