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中国航天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时,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介绍,中国航天一直突出选人用人标准,包括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培养造就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高昂爱国热情、强烈责任担当、良好精神风貌的航天人才队伍。
一颗小小的卫星,能蕴藏多大的科研能量?前不久,我国主导研制的X射线偏振探测立方星,圆满完成了其宽视场X射线偏振观测的飞行验证任务。该立方星由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牵头的合作团队自主研发,于2023年6月搭载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文|朝子亥编辑|朝子亥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 秒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嫦娥六号成功归来的消息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一直以来国际社会对嫦娥六号比我国都关注面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实西方国家是有所担忧的,对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最担忧的并不是我国航天事业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璇“差点忘了,咱们在天上还有人呢。”每当中国空间站传来新闻,网友常用这句笑谈表达对中国航天的自豪之情。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航天工程中,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现在,我们头顶上方“出差”的太空三人组里,有两名“90后”——宋令东和王浩泽。他们是浩瀚太空迎来的首批中国“90后”访客。“90后”上天,中国网友评论:淡定淡定,只是基本操作!怎么能不高兴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本身,也是个“90后”呢!
【创新谈】◎胡定坤日前,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在温州举行,峰会的年度议题是“青年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也许有人会问,年轻人真能担起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大任吗?答案是“能”,而且正当其时。在科技领域,年轻人“挑大梁”、成大事的典范数不胜数。
王小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科技人才是集中体现“三个第一”作用的重要创新主体。“要将培养国家战略性人才的重点放在青年科技人才身上,给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和更多的支持,让他们担当大任,让他们担当大任”,“培养一支庞大的年轻科技人才队伍”。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国要抢抓科技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战略机遇,迫切需要一大批敢为天下先的青年英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审视环球科技大势,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推进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创新探索,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