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种,他汀类药物:是降血脂领域里面的“王牌选手”“中流砥柱”,它能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幅度达到30%~50%以上,并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在心脑血管病防治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但要注意肌肉疼痛、肝功异常、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常用的有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最强;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其致病元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角色已得到医学界的确凿证实。同时,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增加胰腺炎风险,而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威胁。
"在健康的战场上,高血脂如同一个隐匿的 “敌军”,悄然威胁着人们的身体防线。以前,说起 “三高”,那似乎是中老年人的 “专属标签”,可如今,时代的节奏一变再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同 “催化剂”,让这些慢性疾病愈发年轻化。
说到降脂药,除了他汀类药物之外,很多患者对“单抗类降脂药”应该也都有所了解。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降脂药,PCSK9抑制剂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因为该类药物的降脂效果显著,药效维持时间长,所以饱受临床推荐。
降脂药在临床预防心血管事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八类降脂药药理、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通过抑制 PCSK9 与 LDLR 结合,导致能够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 LDLR 的数量增加,从而降低 LDL-C 水平。
普罗布考:本药是一种新型的血脂调节药,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通过改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的性质和功能、影响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和胆固醇脂转移蛋白和载脂蛋白E的功能、使脂质化的胆固醇/总胆固醇比率回复正常等作用加强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逆转运,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1 和P-选择素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依折麦布:本药是一种全新的降胆固醇药物,属于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降脂机制不同,相互互补,可通过双重机制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大幅度降低 LDL-C,降幅可达到 50%~60%,满足指南对极高危/超高危 ASCVD 患者 LDL-C 较基线降低幅度 > 50% 的推荐,降低心血管风险高达42%,为患者提供了更高强度的降脂药物。
近年来,我国成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和患病人数明显增加。2010—2013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研究显示,我国≥18岁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同时,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管理好血脂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