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强调一点:满清政权在中国火药武器的发展历史上那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不是啥积极影响,但我觉得以后还是不要说什么“明朝重火器,满清重骑射”之类的话了,虽然说满清政权对于火器的态度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很明显并不在“没有认识到火器威力”这一方面。
康熙二十四年、二十六年,清军两次攻打雅克萨城,虽然最终取得反击战的胜利,却也见识到了西方火器的威力,当时参战的两千多名清军装备的火绳鸟枪不到100支,根本不是沙俄军数百支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对手,幸亏清军有数倍于敌的火炮,特别是其中的20门红衣大炮,才能占了上风。
很多人以为明朝火器先进,是信了明朝文人的邪,他们真以为明朝文人书中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但其实关于明朝火器的威力很多都是文人夸张和胡吹罢了,很多所谓的强大火器,其实根本就没法上战场,因为其不但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威力还很小,还有很多火器完全就是夸张的产物,比如在宋懋澄的《东征纪略》中就记载一种将军炮,在作战时,可以“一发决血衢三里,草枯数年”,好家伙,这知道的知道这是加农炮,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小型原子弹呢。
#夏日生活打卡季#清代,素重骑射。但其实清军对于火器的重视程度远超前代。而事实上,整个清前期直至嘉道年间,清军火器的生产能力也极为强大。堪称东亚第一。在清军鼎盛之时,火器和骑射是清军战力的核心组成,二者并行不悖。
清朝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比欧洲发明的机关枪早了两百多年。然而,康熙对戴梓的似乎发明并不在意。这可是能连发28发子弹的利器。虽说,当时的“连珠火铳”的远射能力,以及子弹的力度都不是十分理想。但如果顺着戴梓的思路,不断地去完善“连珠火铳”,世界第一架机关枪的发明人一定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