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举千年延续,文武举人与进士很多,而每次殿试的状元只有一个,所以,状元很受人们崇拜。有人说张宪周是中国最后一个武状元。实际上,张三甲才是最后一个。张宪周是倒数第五个武状元。强调最后一个,应当是处于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处置。如果说张宪周是最后一拨武状元,倒是立得住。
早在清朝时中国就有了电话机,那时的电话机还仅是一种西洋玩具,一群留着辫子的男子在电话局负责转接电话这是晚清时一大户人家的4个妾室和丫鬟,她们的年龄也就十几岁就成为了官宦姥爷的玩物。她们各个裹小脚,真是中国历史上的陋习。
岭南大地,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在距离肇庆市区仅一小时车程的德庆地区,隐居着一支神秘的状元后裔,他们世代居住在山清水秀的玉龙寨,秉承着先祖——唐朝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的遗训,以成为各行各业的文武状元为己任。
前段时间偶然到杨慎的故居游玩,看见展馆中才陈列了一份“正德六年辛末科状元杨慎试卷”,一股油然敬佩之意生起,难怪有人说,古代的状元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书法大家,而看到这个也让我对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有些好奇,科举制度如何形成的?
中国历代文状元,可以确定的共532人(隋代不计)。唐 149人 五代十国35人 两宋118人 辽56人 西夏1人 金39人 伪齐2人 元32人 明90人 大西1人 清114人 太平天国15人一、隋代进士(状元)榜隋朝虽诞生了科举制度,但却只有进士榜,而无状元、榜眼、探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