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由1.7万个岛屿组成,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该国人口2.8亿(2023年),其中穆斯林占86%,这也让印尼成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印尼统治的庞大岛群的南方,还藏着一个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的国度——东帝汶,从地图上来看,东帝汶就仿佛印尼岛群中最后一块没能拼合的拼图。
于是其手段便很有“明朝特色”,1552年一个叫列奥内尔德索萨的葡萄牙人贿赂了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广东通志》卷六九《外志·澳门》条中,对此的记载是:“舶夷趋濠镜看,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暂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行徇贿许之,时仅篷累数十间,后工商牟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若聚落然。”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6世纪90年代,一个名叫科尔涅里斯·豪特曼的荷兰海员因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而被关进里斯本一所监狱里,在监狱里人们的感情是相同的,语言也是相通的,豪特曼从同狱的一些同伙们——一些倒霉的葡萄牙海员口里打听到许多重大的秘密,这些秘密就是从葡萄牙出发前往印度和马鲁古群岛的海上航线。
- 1535年,葡萄牙人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了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但葡萄牙人却不断扩大在澳门的势力范围,擅自修筑城墙、炮台等防御工事,并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官员,对澳门进行管理,使澳门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葡萄牙人聚居地。
明朝时期,朱家皇帝们,对海洋不太感兴趣,不仅中间废了澎湖巡检司,还不许民间私自下海。而此时正处于西方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到处抢占殖民地。这期间,大航海的新起之秀,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抓住了明朝不上心台湾的机会,成为台湾的殖民者。实际最先发现台湾的西方国家并不是荷兰,而是葡萄牙人。
日本历史学家、横滨市立大学名誉教授加藤佑三与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川北稔合著的《亚洲与欧美世界》一书就指出,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者错误地断论近代的荷兰人因为过度偏重商品流通的中间贸易和金融业,所以与英国的竞争中落入下风——事实上,荷兰最终走向衰落,不是因为其在亚洲的殖民事业失败,恰恰相反,是因为过于成功,使之盘踞、独占了今天的印度尼西亚诸岛,由此发展出十分旺盛发达的金融业、加工业和贸易产业,最终却因此滑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