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李佳英 广州报道8月23日,为推进按病组(DRG)付费分组方案2.0版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病种库2.0版落地实施,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联合天津市医疗保障局举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培训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昀肖 北京报道2021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医保部门从未规定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的话题近日引发网友讨论。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在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医保改革如何影响看病就医?戳图关注!
“一手拿听诊器,一手拿计算器”“医生不敢接收疑难杂症病人”……8月3日、4日,曾引发网友广泛讨论的尖锐问题被拿到了国家医保局组织的3场政策解读会上。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在微信、B站等平台观看解读会的网络直播。被解读的政策是近日发布的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孙燕近日,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已经启动,又将有59个品种的集采药进入老百姓家中。这让大家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浙江的医保改革上。2020年,我省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自此开启新一轮医保制度改革。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是构建医共体医保支付政策体系的核心和首要环节。一定意义上讲,医共体总额付费工作是对此前医保、医疗管理体制机制的较大突破,叠加利益主体多、流程环节杂等因素,实际操作部门和机构普遍面临诸多困惑和不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世昕 )2021年起实施的医保支付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26个省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了支付方式改革的全覆盖;全国95%以上的统筹地区都已经推行了按病组或者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改革。
文 | 维辰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保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医保局7月23日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确保2025年起各统筹地区统一使用分组版本。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2021年起实施的医保支付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6个省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了支付方式改革的全覆盖;全国95%以上的统筹地区都已推行了按病组或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是医保经办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的具体方式,包括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不同方式对临床诊疗行为有不同的引导作用。我国先后启动DRG(按病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试点。到去年底,超九成统筹地区已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
引导医院按病种“提质”第一财经:国家医保局日前在解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时,曾将改革目标概括为“两个无感”即医生无感、病人无感。如何理解“医生无感”?如果“医生无感”,医院如何落地控费、引导医生规范诊疗的目标?
随着医保制度改革推向纵深,一项项举措回应百姓关切,让群众看病越来越省心。上午8时,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居民郭桂英开始例行“锻炼”——把家里打扫得清清爽爽。77岁的她常做家务,完全看不出患肿瘤已近10年。
2023医保改革出来了,但写得很不清楚,比如说原来划到个人账户的现在有一大部分都划到统筹账户了。那就有一个问题,原来划到个人账户的是可以逐年累积的,比如每年账5000,十年累计就是5万,然后一次看个病假设花了4万,就可以直接用个人账户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