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生边上》这本书很早就听说过,单说书名,就值得自己思索。当然,人上了年纪,尤其是要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候,不管是大学问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对死亡的看法,对灵魂和肉体的思索,这些问题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因为很快就要面对,因为死亡总是让人恐惧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于死这件事,常常避而不谈,因为人间值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期分享的好书是《走到人生边上》,此书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之时的著作,其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
2005年,94岁的杨绛生病住院。躺在病床上的2年时间里,她与疾病、衰老做抗争,思考人世间的生与死、灵与肉,并写下了这本四万字的《走在人生边上》。 书中3句话,道尽了人生,最好背下来。01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2005年初,杨绛从医院回家。她想,这次是从前门走出,是站着出来的,如果是从后门太平间躺着出来,那就是“回家”了。在医院的病床上,她一直在想,这一生,已经走到人生边上了。如今,她已经是九十多岁了,又老又病又忙,既不管家事,也不需要照顾他人。
花了不到六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杨绛先生在96岁那年写的《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她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己,她说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火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杨绛先生在《走在人生边上》中写道:“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会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人生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所有的经历,无论喜悲,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倘若人生这三大定律都能掌握好,那么我们的人生之路,会走得更笃定、更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