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秤记忆小时候,父亲常常会上山挖一些野生药材,然后称斤卖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跑到邻居家,把邻居的杆秤借来,称一称再还回去。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杆秤上的刻度那里是一斤,还是二斤,可父亲总是拎着让我学会看刻度。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 记者 蒙健 文/图记者暗访废品回收站发现磅秤有猫腻近日,记者接到市民举报称,海口市秀英区美安科技新城粤海商贸物流城附近的废品收购站所使用的磅秤称重数量存在较大偏差,有短斤少两的行为。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曾经历过自己在卖猪卖羊的时候,只要和屠夫或羊贩子谈好价格,让把它们用秤一称重量,就可以算出所卖的钱数,这就显得是交易公平。而牛贩子在买农户养的牛时却是不过秤的,他先围绕着牛转上几圈并用手拍拍牛的屁股,反复的看了几遍后,就开始和牛主人谈价钱。
“斤”在中国历史上可是个重量级选手,从商代的甲骨文,一路走到现在,少说也用了几千年。更神奇的是,咱们用了上千年的“斤”,和国际接轨后,换算过来居然刚好是500克,这到底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