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许多多外国人选择来到中国生活、工作,他们是中国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厦门大学教授 潘维廉:你好,早上好,这是闽南语,我是潘维廉,在厦门大学,1988年来厦门,热爱这个小岛,我在管理学院教书,我这个三十多年,我见证了中国人实现中国梦,有信心中国梦会成为世界梦。
2023年,潘维廉在新疆。 采访对象供图“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更早来中国。尽管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变化,但也很难相信中国的变化如此迅速和全面。”今年是厦门大学美国教授潘维廉举家到厦门定居的第36年,加上70年代在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工作两年,潘维廉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中国度过。
文 | 顾远山编辑 | 顾远山“我喜欢中国,如果真的有下辈子,我希望我能做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当不少人还在向往国外那所谓“自由”的空气时,身为土生土长美国的白人教授潘维廉却表现得对中国异常推崇,活脱脱像极了一个“中国吹”。
在厦门大学,几乎人人都知道“老潘”。顺着山坡一路向北,行走到五老峰半山腰,依山而建的凌峰楼,便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的住所。1988年,潘维廉从美国举家搬迁到厦门,成了厦门大学的教书先生“老潘”。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2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美国人苏珊·玛丽2月10日在厦门去世,享年62岁。她出生台湾,在厦门生活33年。苏珊去世前四个小时,她的丈夫为她拍的最后一张照片。她有位出名丈夫,潘维廉。潘维廉(Bill William),人称“不见外”教授,也是位美国人。
2023年,潘维廉在新疆。 采访对象供图“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更早来中国。尽管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变化,但也很难相信中国的变化如此迅速和全面。”今年是厦门大学美国教授潘维廉举家到厦门定居的第36年,加上70年代在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工作两年,潘维廉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中国度过。
本报记者 刘晓宇在厦门大学,几乎人人都知道“老潘”。顺着山坡一路向北,行走到五老峰半山腰,依山而建的凌峰楼,便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的住所。1988年,潘维廉从美国举家搬迁到厦门,成了厦门大学的教书先生“老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