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当前的诊断标准,血压值≥140/90mmHg可以确诊高血压。因此,很多人都认为,高血压患者把血压给降到140/90mmHg以内就可以了。然而,高血压患者真的只用把血压给降到140/90mmHg以内就够了吗?
近年来,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多,逐渐呈现年轻化,虽然说血压高和年龄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大患有高血压的距离会越大,平时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规律息息相关,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会导致一系列的心脑血管问题出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稳定血压是很重要的事情。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高血压,这个让无数人心头一紧的词,往往悄无声息地潜伏在生活里,像是个隐身的“健康杀手”。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血压在159 mmHg/99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如果你没有高血压的症状,也没有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先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坚持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的饮食习惯,并且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少熬夜,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善,一部分人的血压慢慢的可能会有所下降,或者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这一部分人,当然可以不用吃降压药,但是如果你的血压降不到140 mmHg/90mmHg以下,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了。
很多人认为只要高压不高啊就不用治疗,其实这是不对的,低压高也必须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呢,年龄越大就会出现全身的动脉硬化,甚至会发生心梗、脑梗啊,中风、肾病等等这些并发症,那么到那个时候再治疗啊就晚了。
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上就不能停。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所以我们身边有些人即使发现自己得了高血压,也会因此拒绝吃药,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虽然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终身用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平稳和合理的范围之内,但以下4类人群是可以停药的!
对于体检突然发现血压升高又或者刚刚被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朋友们而言,“需不需要马上开始吃降压药?”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有的人听说“血压值超过160/100mmHg才需要吃降压药”,觉得自己的血压一直都没有超过这个标准,因此,可以先不吃降压药!
你好,这位朋友早上好,一般来说,高血压的患者确诊之后,绝大多数的患者是需要终身服药的,现在临床上心内科的治疗建议是,患者本人的血压如果达到高血压病一级的诊断标准,就是高压140到159,低压90到99,血压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患者,如果已经有症状的话,比如说已经出现了头晕头痛,心悸心慌,或者是患者本人合并有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患者本人有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供血不足,脑梗塞,高脂血症那就应该考虑长期口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了,因为靠患者自己调整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突然间血压升高,诱发别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话,那就比较危险,另外就是患者本人,如果年龄超过60岁,即便没有症状的话,血压升高也应该长期口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如果患者本人在60岁以下,血压是高血压病一级,同时没有明显症状的话,也没有其他合并内科疾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结合饮食控制,戒烟戒酒,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来调整半年时间再看,半年时间的调整之后,如果患者本人的体重减轻五公斤以上,同时心情明显好转,睡眠质量良好,测量血压回落到正常范围之内的话,那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不吃降压药,但是也需要定期测量血压,防止血压反弹,一旦血压反弹的话,就要及时口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再有就是不管患者本人是否有症状,也不管患者的年龄,只要血压达到高血压病二级以上的话,就应该长期口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了,就是患者本人的血压高压达到160或者是以上,低压达到100或者是以上,那不管患者有没有症状?
高血压是现代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治疗理念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确诊高血压后并不一定需要立即服用降压药,尤其是当血压值不是特别高时,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少吃盐、多运动、改善饮食结构等,有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