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王小波的《白银时代》,我发现王小波是真的有态度的人,嬉笑怒骂的文风,贯穿的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态度,不喜欢无聊,不喜欢无所不在的“低级趣味”,不喜欢所有人像疯狗一样“乱跑乱窜”,不喜欢那种拉低人格的“肉麻”······。
希腊神话中按金属元素将人类时代分为五个阶段: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王小波将他的小说也按这个顺序命名分为四本,只不过少了英雄时代。他们被人们称为“时代三部曲”,其实是忽略了最后的一部《黑铁时代》。
高晓松曾经多次高度评价王小波,说他是神人,是中国白话文第一人,而且甩开第二名很远。林少华将他称作“真正敢讲真话的人”,冯唐说他是“一个奇迹 ”、“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还有人说“我敢打一百万的赌,他的作品将是被后世反复阅读的不朽之作。
1997年4月11日的凌晨,有人听见几声惨叫,并不知道原因。当天下午,因为王小波一直没有出现,有邻居推开了他的房门。只见王小波头抵着墙壁,墙上有什么东西刮过的痕迹,他已没了呼吸。经鉴定,是心脏病猝死,年仅45岁。一代作家,就这样在北京郊外孤独地死去,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地方立足的,因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说白了,很多人自以为自己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其实放在大千世界也都是俗不可耐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而关于“民间”的含义,通常来讲,“民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人民中间,其二是指
《黄金时代》绝对是当代文学史上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作品,这样的书竟然也能被出版,本身就值得争议。有100个人喜欢它,就有至少30个人不喜欢它。当然,这其中以女性居多。哪怕是喜欢王小波情书、王小波散文的人,说起《黄金时代》,也总有人欣赏不了:“这书是怎么被奉为经典的?
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玩的书,是王小波的,看过的最有趣的作家,还是王小波。这是大唐节度使薛嵩第一次杀人,由于心情激动,用力很猛,把刺客的脖子拽得像鹅脖子一样长,砍的人一直不砍,还笑薛嵩,老爷再用点力就把他的脑袋揪下来了,就用不着我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