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长期补液患者来说,PICC这个名称并不陌生,它的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
转载自 傅传刚主编《大肠癌100问》专家简介:傅传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擅长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对于血管条件差、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而言,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输液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是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肿瘤患者首选的静脉输液通道。
鲁网12月22日讯 为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西海岸第二医院PICC护理门诊于12月21日正式开诊。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中长期输液的患者。
如置管后的拔管也是PICC技术的重要环节,而拔管困难又是拔管时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生拔管困难率为0.34%-0.965%,尽管发生率低,但是若处理不当,造成导管断裂,血管组织损伤,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体及经济损失。
导 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头端留置于深静脉的插管技术。因其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对化疗患者血管损伤最小,近年来应用较广泛。随着PICC应用的增多,并发症也逐渐凸显出来。
自7月份以来,市四院全面开展中心静脉置管( PICC)技术,已成功开展十几例,已满足更多PICC带管患者的健康需求,效果满意。PICC技术为目前公认的最佳长期输液途径之一。其优点是:①可避免因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②减少频繁的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