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 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视频来源:这里仁和)节奏明快的鼓点、敏捷矫健的舞姿、充满民族特色的服饰……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啊喇么组,至今还流传着具有原生态的毕摩(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祭祀舞——羊皮鼓舞。
2月7日晚8:0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综合频道的《龙腾虎跃中国年味》节目里,来自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火龙灯舞”进行了精彩表演。金色火龙在漫天飞舞的“铁花雨”映衬下上下翻飞,在向全国人民带去龙年新春祝福的同时,也让黄龙溪“火龙灯舞”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10月27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第二场继续精彩上演。来自四川省汶川县水磨古镇的阿坝师范学院,选送了原创作品羌族女子群舞《尼莎,妈妈的歌谣》,该作品选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声部“尼莎”。
为进一步丰富宝兴县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推广全县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12月31日,宝兴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宝兴县文化馆承办的“靓出非遗魅力、舞启全新篇章”宝兴县2025元旦节锅庄舞集中展演活动在穆坪镇红军广场举行。
4月18日,扭连扭非遗传承人华雯带领团队,在四川乐山棉竹铺社区表演非遗扭连扭,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赏,还有外国友人向舞者学习。据华雯介绍,扭连扭又称连箫,是集音乐、舞蹈、文学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8月10日,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在“金沙江畔·燃情八月——2023年仁和区火把节”现场,省级非遗舞蹈《板凳龙》精彩上演。表演者手举一条“祥龙”,在鼓点中相互配合旋转翻滚,挥舞出丰收的喜悦和对明天的希望。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一场700余名小学生参与的羊皮鼓舞民俗课间操,一场10余名村民同台的情景演出《迤啊·迤沙拉》,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精神矍铄的老人,如何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川滇交界处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有了更为本土化的路径。
2月6日,四川乐学院非遗舞蹈班穿上红火的水袖在青龙湖湿地公园表演了非遗舞蹈《岭舞·大乐妙音》。据悉,《岭舞·大乐妙音》是已有百年历史的赞舞歌,是纪念传奇人物格萨尔铲除邪恶、造福人民,以浩然正气和神奇力量胜服四方的欢庆舞蹈。
日前,四川省汶川中学党委联合汶川县文体旅局机关党委组织了“非遗进校园”系列趣味活动,邀请羌族羊皮鼓舞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带给学生鲜活的视觉和触觉体验,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图为汶川中学学生体验羌族羊皮鼓舞。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成都10月14日电 10月13日晚,黄龙溪廊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火龙灯舞艺术节开幕晚会在此举行。整台晚会以三个篇章精彩演绎,生动展现人民群众的创世精神、劳动智慧、进取之心和乐活态度。活动现场。
11月6日,由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四川省舞蹈家协会选送的《塑骨》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该作品选材自国家级非遗“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伞中的工序,运用现代艺术理念塑造当代审美视域下的民族之志气。此前,《塑骨》在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作品评奖中得分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