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高等物理研究院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摄影/孙晓曦本刊记者/霍思伊9月22日,这是杨振宁赴美留学时护照上的生日。据李炳安和邓越凡两位教授考证,此为当年误写,杨振宁的实际生日应为10月1日。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李斌、魏梦佳、张冉燃)25日,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日。日前,在清华园的住所里,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99岁的他精神矍铄,微笑讲述与清华的不解之缘。
9月22日至2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活动,朱邦芬是重要的组织者、参与者,也是研讨会主题发言和总结发言的人。
An English language periodical that publishes original academic papers and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年轻时和时代角力,年老时和时间角力,这位95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82年清华物理系复系后的首位系主任,1949年正式踏上大学讲台的理论物理学家,一退休就接受返聘,继续留在讲台上,至今每年春季学期都仍会开课。
最近,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杨振宁度过了百岁诞辰。提到物理学家,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爱因斯坦、牛顿等大佬,或者渐冻症患者霍金。那么,杨振宁在老外眼中,是什么地位?在国外问答网站quora上,也有许多外国物理学博士生在讨论,杨老的成就是否高过史蒂芬·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