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桑、酱、殿、样、炭、亲,这些日文里的敬称或爱称在国内几乎成了二次元文化的一部分,比如你在网络ID的后缀看到类似的字眼,就基本可以确定对方是二次元文化的受众,甚至可能还浓度颇高——除非他的ID是黄昭君。
作者:沪江意大利语 | 来源:沪江意大利语 | 2016-03-21 10:52 意语君从La Repubblica上看到教皇在意大利时间3月19日12点开通账户后,不眠不休地蹲守在INS界面,然并卵,要掉线好吗,你们懂的.......
酱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由表示酒的“酉”和声旁“爿(pán)”组成,小篆增加“肉”为意符。“酱”本义指加酒腌制的肉酱,引申指麦、豆等发酵后制成的调味品,又引申作动词,指用酱或酱油腌制,还泛指像酱一样的糊状食品。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的顺序可不是随意排列,您若仔细琢磨,会发现还是有据可循的。先有“柴米”温饱,再有“油盐”提滋味,之后用“酱醋”消化助食,以上前提条件俱全,末了才有“茶”来做奢侈的消遣。不得不敬佩古人的智慧,与待事接物的慎重,而如今,这“七样”已是日常所见,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改变,尤其是排在第五位的“酱”。
本期导读:网友公认最好吃的6种酱,你吃过几种?最后一种基本都吃过我们一日三餐除了蔬菜和鱼类,肉类,酱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可以直接食用,配米饭,馒头和面条,都特别美味,也可以烹调菜肴中使用的调味品。
北京饱妹,旧书店捡破烂儿小能手,那天又拎回了一本奇书。这本脏兮兮的砖头在编辑部转了一圈后,整个屋都陷入了黑人问号脸和哈哈哈哈哈。书名特别简单,且精准:《北京土语辞典》。是的,这本书里的北京土话,就是特!别!的!土!随便一翻,饱弟饱妹们就对北京人的吐槽天赋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