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衣服穿好,就把老人抬到堂屋的灵床上,家人就开始哭,老人的大儿子是要守在老人的遗体旁边,女家眷也是都守在老人的遗体旁边,老人的其他儿子本族的下辈人就在灵堂两侧跪下,老人本家族的同辈是不用守灵的,然后放三个二踢脚,在门口挂出白幡,村里听到放炮以后,大总理和执事的就上门了,来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刀草纸,在逝者灵前磕三个头,然后就和本家族的管事的开始商议怎么来办理丧事了,村里其他人听到放炮过后就会有人拿着草纸过来吊孝,来人吊孝的时候,执事的人就会喊一声客到,守在灵堂两侧的就要开始哭,吊孝的人在灵堂磕三个,然后趴在地上哭,一般都是假哭,哭的内容就是对长辈的称呼,旁边执事的这时候就会去拉一下吊孝人的衣服,吊孝的起来就作一下揖,执事的人随着就喊一声回礼,守在灵堂两侧的人就不哭了,这就算吊完孝了,守在灵堂两侧的人这几天是最累的,村里的人差不多都会过来吊孝,就要不停的趴下去哭。
其实所谓的民风民俗,就是指创造在民间又流传在民间,还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其中就包括了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喜好、以及服饰等等,这是由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前,山东省平邑县丧葬礼俗基本延续清末民初的一套。丧礼复杂、 繁琐、铺张,且具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强调“重殓厚葬”、“慎终追远”,提倡“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襟必多”。其儿孙为博孝名,不惜破家而葬,经济上造成 沉重负担,甚至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