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4日讯 幼时下唇长了个血管瘤,不痛不痒一直没管。近年来血管瘤突然增大,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近日,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曹直带领颌面外科团队,为李女士切掉了这个血管瘤,成功还原唇部外观和功能。
诊治过程:患者于7个月前发现了下唇肿物,当时考虑是血管瘤,给予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治疗,经过7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肿物并未明显缩小,颜色也没有明显变淡,带着疑问患者家长找到了我,考虑到患者既往治疗史,建议患者行介入治疗,按照排期,完善检查入院后第二天就安排入介入室行介入治疗。
老家邵阳的静静,快2岁了,是一名血管瘤患儿。父母都在外打工,作为留守儿童由奶奶照顾,此次到珠海禅诚医院进行最后一次的血管瘤治疗。据了解,静静在生下来的一个星期就被发现有异常,下嘴唇有红色米粒大小的凸起,但当时没立马作处理。
阳光报(记者 郑亚雷) “小时候爷爷奶奶觉得胎记没必要花钱看,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患者陈先生说,可长在面部的胎记却严重影响着美观,而且还会遭到别人非议。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孙峰主任表示,人们口中常说的胎记,也可能是多种系统疾病的表现,如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等等。
【推荐理由】仅微创治疗2次,患儿病灶完全消退,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本患儿为4岁女孩,因为下唇紫红色包块1年就诊,曾就诊于某医院,考虑“血管瘤”,建议观察,但随着孩子生长发育下唇包块逐渐增大,家长及患儿都十分忧虑,担心疾病无法治疗,影响外观及患儿心理健康。
今天心情很不爽,下午出门诊,一个一岁多的小宝宝在由妈妈带来看病,嘴唇上长了血管瘤!仔细问病史,原来宝宝刚出生一个月下嘴唇就长了血管瘤,后来去本市一家专科民营医院看,除了吃药还给打硬化剂,嘴唇溃疡后又打激光。
#头条创作挑战赛#“医生,我家孩子的脸上怎么回事?为何印记会越来越大?”“这位家长,先别着急!听我跟你解释解释。”小安是一位新手妈妈,前不久才生下一个男婴,看着自己怀胎十月的结果,自然全身心投入孩子身上。
毛细血管瘤最常见于皮肤,而以枕、头面、四肢及背部为多见。长在口唇、舌上的亦不少见。毛细血管瘤生后即可存在,一般在6个月之内生长迅速,1~2岁逐渐停止生长,部分毛细血管瘤可以吸收、消退,可能留下后遗损害,这是由于血管瘤的营养血管栓塞而发生退行性变之故。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的方法是,把化妆棉修剪成和血管瘤面积差不多的大小,将滴眼液滴在化妆棉上,将其浸湿后放在瘤体上,外面覆盖保鲜膜,进行局部的湿敷,每次30分钟到一个小时,一天两次,每次湿敷后取下保鲜膜、化妆棉后可以外用点润肤剂,降低湿疹的发生概率。
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发生在表浅部位的修改瘤,而且不是什么特殊的部位,这样我们可以在专业的医生的指导下去观察,但如果血管瘤的发生位置比较深,供血比较丰富,另外一些特殊部位,比如眼、鼻、骨、唇等,腋下、会阴部、肛周一些特殊的部位,这些部位容易发生溃疡和出血,甚至引起容貌的损伤,这些血管瘤都需要我们积极的去干预。
据66岁蒋爹爹自述,20天前嘴唇左下方莫名长出了碎米粒般大小的肉球,起先以为是上火了,便尝试手抠、抹药,甚至涂抹碘酒等多种方式处理,均收效甚微,反而让此处越来越大,一碰就破溃流血,严重影响了正常饮食、睡眠。